收藏本站  『 网站始于2010年 』   联系孙老师 | 投稿说明 | 标签云

莞香(女儿香)考(上)

2022-06-29 责任编辑:孙老师 来源:沉香结缘网 人气:

孙老师沉香

 


  东莞地于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)才正式被命名为东莞,在这之前,东莞地虽然早在东晋咸和六年(331)已立县,名叫“宝安”,隶属于东官郡,后又改为东莞郡。五代越乾亨元年,以广州为兴王府,东莞属之。宋开宝五年(972),改兴王府为广州中都督府,废东莞县入增城县,隶广州中都督府,开宝六年(973),复置东莞县。元代设广州路总管府,东莞属之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置广州府,东莞隶之。清沿明制,东莞县仍隶广州府。

  陈伯陶《东莞县志》曰:“莞香至明代始重于世,诸书皆不究香树何名,考嵇含《南方草木状》云,交趾有蜜香树,干似柜柳,其花白而繁,其叶如橘。欲取香,伐之,经年其根、干、枝、节,各有别色也,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,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,其根为黄熟香,其干为栈香,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,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,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,珍美之木也。又刘恂《岭表录异》云,广管罗州多栈香树,身似柳,其花白而繁,其叶如橘,皮堪作纸,名为香皮纸,或云黄熟、栈香同是一树,而根、干、枝、节各有分别者也。据此则古蜜香树,唐名栈香树,即莞之香树也,本出交阯,移植广管,而于莞土尤宜。郝《通志》云,粤南老香,诸山并香林、香洲咸产异香,自东莞人种植,而香山、香林皆废。又云德庆有香山,高明新兴有老香山,朱崖香洲盖即琼南之黎山,并产名香,岂东莞所独擅耶。然据张铁桥所说,越莞则如橘与枳,郝盖未知其独宜莞土也。”认为东莞种植的是蜜香树,而《广东新语》称说是白木香树,是否为白木香树或蜜香树或被驯化后的独有莞香树,有待植物学家进一步研究。从东莞地区现存的沉香树看,普通认为是中国独有的“土沉香”或称“白木香”树。

  明清之际的张穆曾说:“粤南称众香国,而马牙、黄熟阖出于莞。去城三十里外皆山,民以为业。树有子可种,越莞则如橘与枳矣。”《广东新语》也说:“德庆有香山,高明、新兴有老香山……盖自有东莞所植之香,而诸州县之香山皆废矣。”《岭海见闻》曰:“莞香,先辨土宜。土宜正者虽历年少而佳,不正者虽愈久而无用。如金钗脑、马蹄冈、金桔等乡,土宜之上也,次则白石岭、鸡翅岭、百花洞、牛眠石诸处亦不失为正,若乌坭坑、寮步则斯下矣。”《粤中见闻》曰:“东莞可种香之地百余里,惟金钗脑最良,但香地仅十余亩。其香种至十余年己绝佳,虽白木,与生结同。他所产者,今以金桔岭为最,次则近南仙村、鸡翅岭、白石岭、梅林、百花洞、牛眠石乡等处。至劣者乌泥坑、马蹄冈,香皆新种,无坚老者。”种植莞香必“先辩土宜”,从“尤宜莞土”这个意义上说,莞香也算是东莞的原生树种,宋朝时即已普遍种植,因所产的香材品质佳,而闻名全国,在宋至明中期称其为“广州沉香”,到明朝后期开始被称为“莞香”。据史料记载,清代广东每年的进贡单中均有莞香。

  明周嘉胄撰《香乘》在卷一“香品·黄熟香”中说“近时东南好事家,盛行黄熟香,又非此类,乃南粤土人种香树,如江南人家艺茶趋利,树矮枝繁,其香在根,剔根作香,根腹可容数升,实以肥土,数年复成香矣。以年逾久者逾香。又有生香、铁面、油尖之称。故《广州志》云:东筦县茶园村香树出于人为,不及海南出于自然”;冒襄所撰《影梅庵忆语》也说“近南粤东莞茶园村土人种黄熟,如江市之艺茶,树矮枝繁,其香在根”;清钱以垲撰《岭海见闻》在卷三“莞香”最后附录“《东莞县志·钱以垲传》:以垲尝手种香树于署斋中,额斋曰‘艺香’。树成而去,时比之甘棠”;陈伯陶曰:“莞诸物俱不异他邑,惟香奇特,莞三四五都皆有香,而牛眠石、金桔岭为最。初植时皆白木,以斧斫其树径,岁久雨渍凝结黑蘸,则剔去白木为片香,小者为马牙香,又有香头经年雨渍而坚黑者,谓之甲煎,极坚者谓之铁面,皆香之美者。”又说:“惟观诸书纪述,当时莞人亦讲求艺香之法。”《广东新语》亦说:“东莞香田,盖以人力为香,香生于人者,任人取之,自享其力,鬼神则不得而主之也。”而张渠《粤东闻见录》“莞香”条开篇就说:“琼香生于天,莞香成于人。”强调人的作用对成就莞香的重要性。莞香从育种培植到开门取香,均经过很多道程序,既繁琐,又出不得差错。莞香的生长培育和制作技艺充满着独特性,也是因为这种独特性,使其形成了莞香特有品质。莞香自明朝直至清朝中叶,都是当地一大名特产。现在可见最早北宋《本草图经》载有的“广州沉香”墨线图像,可以从其感受莞香的独特种植取香工艺。

  莞香(女儿香)考(上)

  陈伯陶引《周志》曰“闻前令时承指购导香,大索不获,至杖杀里役数人,一时艺香家尽髡其树以去,是尤物为祸亦不细矣。然则莞香至雍正初,盖一跌不复振也。此酷令不知何名,深可痛嫉,改良种植固在居民,其亦赖䕶惜哉。”清雍正年间,因莞香上品价值千金,而且不容易找到上品好货,当时皇宫中莞香紧缺,于是全国各级官吏到处搜刮,滥杀无辜。香农为了躲避索香官吏盘剥的灾难,纷纷砍掉香树,烧毁香林,然后全家背井离乡逃往外地。后来康熙年间朝廷发布迁界令迁走了大量香农,然后大肆砍伐香树,导致莞香树大减,以至于莞香“一跌不复振也”。虽然莞香种植业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衰落,但并未完全绝迹。

  莞香名称历史沿革

  宋仁宗赵祯嘉祐三年(1058),正在修校《嘉裕补注本草》的掌禹锡、林亿、苏颂、张洞联名上书,建议政府通知“诸路州县,应系产药去处,并令识别人仔细辨认:根、茎、苗、叶、花、实、形、色、大、小、并虫、鱼、鸟、兽、玉、石等堪入药用者,逐件画图,并一一开说著花、结实、采收时月,所用功效,其番夷所产药,即令询问榷场市舶客商,亦依此供析,并取逐味各一二两或一二枚,封角,因入京人差赍送当所投纳。以凭照证,画成本草图,并别撰《图经》。所冀与今《本草经》(即《嘉祐补注本草》)并行,使后人知所依据。”广泛动员药物原产地人力,描绘药物形态,记录生态、生产环境,药用价值,并搜集标本,成为编写《图经》的第一手资料。上书经批准后,即由苏颂领衔编撰,嘉祐六年(1061)成书,名《本草图经》或称《图经本草》。该书在木部上品卷第十列“沉香”条开篇就曰“沉香、青桂香、鸡骨香、马蹄香、栈香,同是一本,旧不著所出州土,今惟海南诸国及交、广、崖州有之。”国内产地有交州、广州、崖州,交州因当时已事实上的独立,故绘图无交州沉香,只有广州沉香和崖州沉香,这也是现在可见最早北宋《本草图经》载有标示为“广州沉香”墨线图像,因广州府属地所产沉香主要在东莞地区,如[康熙]《新修广州府志》、[光绪]《广州府志》在“物产”中只言东莞产沉香,因此“广州沉香”墨线图像反映的是为东莞沉香,同时说明东莞沉香官方称为“广州沉香”。元胡仕可撰(1295年)、明熊宗立补增(1439年)《补增图经节要本草歌括》,该书插图四百幅,沉香条中插有标示“广州”墨线图。明弘治十六年(1503),明孝宗敕命刘文泰等纂修本草即《本草品汇精要》,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,共收图1358幅,是我国古代最大一部彩色本草图谱,图皆出自宫廷画师,工笔彩绘,极为精致,彩图中对产自岭南广州地区沉香标注为“广州沉香”。

  明周嘉胄(1582-1658)撰《香乘》在卷一“香品·黄熟香”中称东莞人工种植的香树所产之香为黄熟香。明末清初学者冒襄(1611-1693)所撰《影梅庵忆语》曰“近南粤东莞茶园村土人种黄熟”,明末清初万泰(1598-1657)撰《黄熟香考》以黄熟香之名对东莞种植香进行考证。清康熙十八年(1679)进士吴震方撰《岭南杂记》称“黄熟,出东莞,他处则无。”清·鲁曾煜总辑[雍正]《广东通志》、清·阮元(1764―1849)修[道光]《广东通志》、清·戴肇辰等修[光绪]《广州府志》等认同此说并引用。

  明末清初屈大均(1630―1696)著《广东新语》,卷二十六“香语”共列沉香、伽㑲、莞香、鹤顶香、兰香、诸香、檀香、煎香、心字香、南方花皆可合香、种排草香十一个条目,在古文献中是首次以“莞香”之名与“沉香”、“伽㑲”并列独立为一条目,详细介绍了莞香如何择地、种植、开香门、凿取香、采取时间、拣香以及采取的香材因油脂、色泽及结香方式不同,其品质各有不同的记述,其中介绍了独特品质的“女儿香”。这些内容基于清康熙九年(1670)屈大均因“迁海令”移家东莞居住三年,其间对“莞香”产地的详实了解,因而真实可信。

  明·戴璟、张岳等纂修[嘉靖]《广东通志初稿》曰:“马牙香(东莞多产)、片香(诸香出东莞茶圆村,他处虽有终不及茶圆)”用“马牙香”、“片香”之名;

  明末清初方以智(1611—1671)撰《通雅》,在卷四十三“植物木”中曰:“东莞香生一二十年,截其干留旁蘖枝,封以淤泥,朽自外沁,其形如牙曰牙香,不制过曰生香,应贾急与香共蒸之,曰黄熟。”用“牙香”、“生香”、“黄熟”之名;

  方以智又在《物理小识》卷八“器用类·选香熏香”中曰:“东莞斫白木桩,岁淖堆之,隔年凿取一层,久则愈妙,今名牙香,亦名黄熟。其生香发青点者曰选香(白香四分一斤,选香斤且二两),彫去白木但存油结。”用“牙香”、“黄熟”之名;

  [雍正]《广东通志》及[道光]《广东通志》曰:“莞香盛行于天下”用“莞香”、“黄熟”之名;

  民国·陈伯陶(1854―1930)纂修[宣统]《东莞县志》用“莞香”、“马牙”、“黄熟”之名;[光绪]《广州府志》除用“黄熟香”还用“女儿香”之名;

  清·吴绮(1619-1694)著《岭南风物记》用“女儿香”之名;

  清·允祹奉敕纂修《钦定大清会典则例》用“马牙香”之名;

  清·李调元(1734―1802)著《南越笔记》又名《粤东笔记》用“东莞香”之名,清·鄂尔泰(1677―1745)等奉敕编纂《国朝宫史》亦用“东莞香”之名;

  清·钱以垲(1644-1732)撰《岭海见闻》、清·范端昂撰《粤中见闻》、清·张渠(1686―1740)撰《粤东闻见录》、清·陈坤(生于道光元年1821)著《岭南杂事诗钞》均用“莞香”之名。从成书时间看,最早使用“莞香”、“女儿香”名称的应是《广东新语》,即明末清初才出现“莞香”、“女儿香”称呼。

本文由著名沉香雕刻师韩智华先生原创。
标签 莞香 女儿香
《沉香结缘100问》

精彩资讯

沉香回收

   如果您手里有余富的沉香,并符合以下要求的请与我联系,高价回购…

香遇文莱软丝沉香 我和香友的十年之约~

  文莱软丝沉香又被称为 星洲系的贵族 ,其香韵含凉、乳韵、(兰)花香、甜等元素…